网页设计(英語:Web design)涵盖了制作和维护网站的许多不同的技能和学科。它包含了网页图形设计、界面设计、编写标准化的代码和专有软件、用户体验设计,以及搜尋引擎最佳化。通常许多人以團隊協作的方式來工作,各自參與设计过程的不同方面;但有些设计师会参与到任一方面。[1]网页设计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与网站前端(客户端)设计相关的设计过程,包括编写标记语言。在更广泛的Web开发领域,网页设计与網絡工程(英语:web engineering)存在交集。网页设计师应该对網絡可用性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他们的工作涉及到编写标记语言,那么他们也应该遵循網頁親和力的最新指引。
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工作期间提议创建一个全球超文本项目,后来被称为万维网。在1991年至1993年期间,万维网诞生了。可以使用简单的行模式浏览器查看纯文本页面[2]。 1993年,马克·安德森和埃里克·比納创建了Mosaic浏览器。当时有众多的浏览器,但它们大多数都是基于Unix并且侧重于纯文本,对图形或声音等图形设计元素没有集成的方法。而Mosaic浏览器打破了藩篱[3]。
万维网联盟成立于1994年10月,通过开发通用的协议促进互联网发展并确保其互操作性,来使万维网发挥它最大的潜力[4]。这阻碍了任何一家公司垄断一种浏览器或网页编程语言,对互联网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W3C继续制定标准,现在JavaScript和其他语言都可以看到这些标准。
1994年,安德森成立了通信公司(Communications Corp.),后来被称为網景(Netscape Communications),并推出了Netscape 0.9浏览器。Netscape不采用传统的标准,创建了自己的HTML标签。例如,Netscape 1.1包含了更改背景颜色和网页上的表格格式化文本的标签。1996年至1999年期间,随着微软和網景争夺浏览器的统治地位,浏览器战争开始了。在此期间,该领域有许多新技术产生,特别是层叠样式表、JavaScript和動態HTML。总的来说,浏览器竞争确实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创意,并帮助网页设计快速发展[5]。
1996年,微软发布了第一款具有竞争力的浏览器,该浏览器有自己的功能和标签。它也是第一个支持样式表的浏览器,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晦涩难懂的创作技术。[5]table的HTML标记最初是用来显示表格数据的。然而,设计人员很快意识到使用HTML table创建复杂的多栏布局的潜力,否则这些布局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候,好的设计和美学似乎优先于好的标记结构,很少注意语义和網頁親和力。HTML网站的设计选项有限,对于早期版本的HTML更是如此。为了创建复杂的设计,许多网页设计师不得不使用复杂的表格结构,甚至使用空白的spacer .GIF图像来阻止空表格单元collapse。[6]CSS于1996年12月由W3C引入,以支持演示和布局。这使得HTML代码具有语义性,而不是语义和表示性,并改进了网页亲和力,请参阅無表格網頁設計。
1996年,Flash(最初被称为FutureSplash)问世。当时,Flash内容开发工具相对于现在来说相对简单,它使用了基本的布局和绘图工具、ActionScript的一个有限的前身和时间线,但它使网页设计师能够超越HTML、GIF动画和JavaScript。然而,由于Flash需要插件,许多Web开发人员因为担心缺乏兼容性会限制他们的市场份额而避免使用它。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师们转而使用GIF动画(如果他们没有完全放弃使用动态图形的话)和JavaScript来处理widget。但是Flash的优点使它在特定的目标市场中足够流行,最终大多数浏览器都能使用它,并且强大到可以用来开发整个网站。[6]
1998年,Netscape在開源授權下发布了Netscape Communicator代码,使数千名开发人员能够参与改进软件。然而,他们决定从头开始,这指导了开源浏览器的开发,并很快扩展到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平台。[5]網頁標準計劃成立,并通过创建Acid1、Acid2和Acid3测试,促进了浏览器对HTML和CSS标准的遵从。2000年对微软来说是重要的一年。Internet Explorer发布了Mac版本;这是第一个完全支持HTML 4.01和CSS 1的浏览器,提高了浏览器标准的门槛。它也是第一个完全支持PNG图像格式的浏览器。[5]在此期间,网景被出售给了AOL,这被视为网景在浏览器大战中输给了微软的一个标志。[5]
浏览器大战结束以来,涌现了许多新的浏览器。其中许多都是开源的,这意味着它们往往具有更快的开发速度,并且更支持新标准。许多人认为新的选择比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更好。
W3C已经发布了HTML(HTML5)和CSS(CSS3)的新标准,以及新的JavaScript API,每一个都是新的但又各自独立的标准。虽然HTML5这个术语只是用来指代HTML的新版本和一些JavaScript API的新版本,但是用来指代整套新标准(HTML5、CSS3和JavaScript)的做法已经变得很常见了。
网页设计者根据他们参与工序的不同,选择各种各样不同的工具。虽然这些工具往往会随着新标准、新软件的出现而不断更新,但它们背后的原则是不变的。网页设计者使用矢量图形编辑器和点阵图形编辑器来绘制“网页格式图”,也叫做“设计原型”。
创建网站的技术包含了一些W3C标准,比如HTML和CSS。HTML和CSS既可以手动编写,也可以使用可视化编辑器来编辑。譬如,在使用WordPress内容管理系统搭建网站、制作网页时,可以运用页面编辑器插件来快速制作页面,从而实现无编码制作网页;知名的WordPress网页编辑器有Elementor、Beaver Builder等。
网页设计者还可能使用其他工具来保证他们的网站符合亲和力指引[7],这些工具包括标记验证器[8]以及其他用于测试可用性和亲和力的工具。建立網站的技術包含了一些W3C標準,比如 HTML和 CSS。HTML和 CSS既可以手動編寫,也可以使用視覺化編輯器來編輯。譬如,在使用 WordPress 內容管理系統搭建網站、製作網頁時,可以運用頁面編輯器外掛程式來快速製作頁面,從而實現無編碼製作網頁;知名的 WordPress 網頁編輯器有Elementor、Beaver Builder等;可以運用 CSS 產生器外掛來協助視覺化的產出 CSS程式碼,知名的 CSS產生器外掛有 CSS Hero 與 YellowPencil 等。[9][10]
一个网站的市场营销和沟通设计可以确定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目标市场。目标市场可能是某一年龄段的人群或特定的文化链;因此设计师要理解其受众的趋势。设计者也要理解他们正在设计的网站的类型,这意味着,例如,B2B网站的设计考虑因素可能与针对消费者的网站(如零售或娱乐网站)有很大的不同。可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网站的美观或整体设计不会与内容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或网站导航的便捷性相冲突,[11]特别是在B2B网站上。设计师也可能会考虑网站所有者或商业代表的声誉,以确保他们被描绘得有利。
用户对网站内容的理解往往取决于用户对网站工作原理的理解。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一部分。用户体验与网站的布局、明确的说明和标签有关。用户对如何在网站上进行交互的理解程度也取决于网站的互動設計。如果用户意识到网站的有用性,他们更有可能继续使用它。尽管熟练且精通网站使用的用户可能会觉得,一个与众不同但不太直观或用户友好的网站界面比较有用。但是,经验较少的用户不太可能看到一个不太直观的网站界面的优势或有用性。这推动了更加普遍的用户体验和易于访问的趋势,无论用户技能如何,都能够容纳尽可能多的用户。[12]许多用户体验设计和交互式设计在用户界面设计中得到了考虑。
如果没有高级编程语言技能,高级交互功能可能需要插件。选择是否使用需要插件的交互性是用户体验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决策。如果插件没有在大多数浏览器中预先安装,用户可能既不知道如何安装,也没有耐心安装插件来访问内容。如果该功能需要高级编程语言技能,那么与功能将提升用户体验的增强量相比,写代码在时间或金钱上可能成本太高。发布不可靠的功能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可能比不尝试更糟糕。这取决于目标受众是否需要或值得冒险。
部分用户界面设计受到页面布局质量的影响。例如,设计师在设计页面布局时可能要考虑网站的页面布局是否应该在不同的页面上保持一致。在布局设计中,页面像素宽度对于对齐对象也是至关重要的。最流行的固定宽度网站通常具有相同的设置宽度,以匹配当前最流行的浏览器窗口,在当前最流行的屏幕分辨率,当前最流行的显示器尺寸。在大屏幕上,大多数页面也是中心对齐的,以保证美观。
流体布局(fluid layout)在2000年左右开始流行起来,作为HTML表格布局和网格布局的替代品,在页面布局设计原则和编码技术方面都是如此,但是采用起来非常缓慢。[note 1]这是由于设计师无法控制屏幕阅读设备和不同的窗口大小。因此,一个设计可能会被分解成单元(侧边栏、内容块、嵌入式广告区域、导航区域),然后发送到浏览器,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浏览器适配到显示窗口中。由于浏览器能够识别读取器屏幕的详细信息(窗口大小,相对于窗口的字体大小等),因此浏览器可以对流体布局进行用户特定的布局调整,但固定宽度布局就不行。虽然这样的显示可能经常改变主要内容单元的相对位置,但是侧栏可以在主体文本下方而不是在其侧面上移位。这种显示方式比起不能适配设备窗口的写死的基于网格的布局要更加灵活。特别是,内容块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不影响块内的内容。这也减少了用户水平滚动页面的需要。
响应式网页设计是一种基于CSS3的新方法,通过增强使用CSS @media规则,在页面样式表中提供更深层次的针对每种设备的规范。2018年3月,谷歌宣布将推出移动优先索引。[13]使用响应性设计的站点能够很好地确保它们满足这种新方法。
网页设计师可以选择将网站字体的种类限制为仅有少数具有相似风格的网站字体,而不是使用各种字体或字体样式。大多数浏览器都识别特定数量的安全字体,设计者主要使用这些字体来避免复杂性。
字体下载后来包含在CSS3字体模块中,并已在Safari 3.1,Opera 10和Mozilla Firefox 3.5中实现。这之后人们增加了对Web字体排印以及使用字体下载的兴趣。
使用动态图形也可能影响到页面布局和用户界面。是否选择使用动态图形可能取决于网站的目标市场。娱乐导向的网站预期或至少更容易接受动态图形。然而,一个更严肃或正式的网站(如商业、社区、政府网站),可能就会觉得出于娱乐或装饰目的的动画没有必要,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这不是说比较严肃的内容不能用与内容相关的动画或视频演示来提升。无论哪种情况,动态图形设计都可以使更有效的视觉效果或分散注意力的视觉效果有所不同。
网站设计者可能认为符合标准是良好做法。这通常通过描述说明元素在做什么来完成。不符合标准可能不会使网站无法使用或容易出错,但标准可能与页面的正确布局有关,以便于阅读,并确保编码元素适当关闭。这包括代码中的错误,更有条理的代码布局,以及确保正确识别ID和类。编码不佳的页面有时俗称tag soup。只有在做出正确的DOCTYPE声明时才能通过W3C进行验证[8],该声明用于突出显示代码中的错误。该系统能识别错误和不符合网页设计标准的地方。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用户改正错误。[16]
静态网页多数为单一的超文本标记语言文件,每次请求该页面时,都会返回相同的内容。在网站设计期间内容只需创建一次。它通常是手动编写的,尽管有些站点使用类似于动态网站的自动创建工具,其结果将长期存储为完成的页面。这些自动创建的静态网站在2015年左右变得更受欢迎,其中包括Jekyll和Adobe Muse等生成工具。[17]
静态网站的好处在于它们更容易托管,因为它们的服务器只需要提供静态内容,无需执行服务器端脚本。这可以降低网站维护的工作量,并且由于静态网站不需要数据库,所以可以极大的避免暴露系统安全漏洞。[18]他们还可以在低成本的服务器硬件上更快地加载页面。随着便宜的网络托管扩展到提供动态功能,这些优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虚拟服务器可以以低成本提供短时间的高性能的服务。
几乎所有网站都有一些静态内容,因为主要的辅助性资源(如图像和样式表)通常是静态的,即使在页面HTML代码几乎全是动态生成的网站上,也不例外。现今不少网站也皆倾向把动态网页静态化,从而进行SEO优化。
动态网页是服务器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处理服务器端脚本生成的网页。它们通常从一个或多个后端数据库中提取内容:一些通过跨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库查询,用于查询目录或汇总数字信息;另一些使用MongoDB或NoSQL等面向文档的数据库来存储更大的内容单元,例如博客文章或维基文章。
在设计过程中,动态页面通常使用静态页面进行模拟或线框化。开发动态网页所需的技能比设计静态网页来得更多,因为其同时涉及服务端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客户端设计。即使是中等规模的动态网站项目,也因此通常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首次开发动态网页时通常直接用Perl、PHP或ASP等语言。其中一些,特别是PHP和ASP,使用“模板”方法,其中服务器端页面类似于完成的客户端页面的结构,数据被插入到由“标签”定义的位置。这是一种相比Perl这样的纯过程语言更快捷的开发方式。
对于很多网站来说,“标签”方法、“模板”方法这两种实现大多数已经被例如内容管理系统等高阶的、面向应用的工具所替代。这些工具建构在一些通用的代码之上,并假设网站提供的内容遵循几种既有的模型,例如按时间顺序排序的網誌、一个专题杂志或新闻网站、一个共笔网站或是一个用户论坛。这些工具让网站的搭建变得更加容易,仅仅需要纯粹的设计和内容组织,不再需要任何编程。
编辑网页内容本身(包括模版页面)既可以通过站点本身,也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完成。编辑所有页面的功能仅提供给特定类别的用户(例如,管理员或注册用户)。在某些情况下,允许匿名用户编辑某些Web内容,这种情况较少(例如,在论坛上添加消息)。维基百科是一个可以匿名修改网页内容的网站的例子。
包括Jakob Nielsen和Kyle Soucy在内的可用性专家经常强调主页设计以确保网站成功,并声称首页是网站上最重要的页面。[19][20][21][22]不过,2000年代的从业者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流量绕过主页,通过搜索引擎、电子新闻稿和RSS源直接进入内部内容页面。[23]使得许多从业者认为首页没有大多数人认为的那么重要。[24][25][26][27]Jared Spool在2007年提出,网站的首页实际上是网站最不重要的页面。[28]
在2012年和2013年,轮播(Carousel)已经成为极受欢迎的设计元素,经常用于在有限的空间展示特色或最近的内容。[29][30]许多从业人员认为轮播是一种无效的设计元素,会损害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和可用性。[30][31][32]
建设网站涉及两个主要工作:网页设计师和網頁開發者,他们经常在建站时紧密合作。[33]网页设计师负责视觉方面,包括网页的布局、着色和排版。尽管所需的具体知识因具体的网页和不同设计师的要求而异,网页设计人员都需要具备HTML和CSS等标记语言的应用知识。特别是在较小的组织中,一个人需要同时掌握开发网站和必要的设计网页技能,而较大的组织则可能会专门指派一个负责视觉方面的网页设计师。[34]
-based markup and spacer .GIF images
^ 1.0 1.1 Lester, Georgina. Different job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various people involved in creating a website. Arts Wales UK. [201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 Longer Biography.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 Mosaic Browser (PDF). [2012-03-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9-02).
^ Zwicky, E.D, Cooper, S and Chapman, D.B. Building Internet Firewalls. United States: O’Reily & Associates. 2000: 804. ISBN 1-56592-871-7.
^ 5.0 5.1 5.2 5.3 5.4 Niederst, Jennifer. Web Design In a Nutshell.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O'Reilly Media. 2006: 12–14. ISBN 0-596-00987-9.
^ 6.0 6.1 Chapman, Cameron, The Evolution of Web Design, Six Revisions,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 W3C. 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 (WAI).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4).
^ 8.0 8.1 W3C Markup Validation Service.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2).
^ 不懂程式也能寫 CSS?. 2019-07-09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體)).
^ YellowPencil:WordPress主題的自訂不會用,幫你寫CSS改樣式!. 2021-06-25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中文(繁體)).
^ THORLACIUS, LISBETH. The Role of Aesthetics in Web Design. Nordicom Review. 2007, (28): 63–76 [2014-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Castañeda, J.A Francisco; Muñoz-Leiva, Teodoro Luque. Web Acceptance Model (WAM): Moderating effects of user experien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7, 44: 384–396. doi:10.1016/j.im.2007.02.003.
^ Rolling out mobile-first indexing. Official Google Webmaster Central Blog.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9) (美国英语).
^ Stone, John. 20 Do’s and Don’ts of Effective Web Typography. 2009-11-16 [201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3).
^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Understanding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2.2.2: Pause, Stop, Hide.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5).
^ W3C QA. My Web site is standard! And yours?. [2012-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 Christensen, Mathias Biilmann. Static Website Generators Reviewed: Jekyll, Middleman, Roots, Hugo. Smashing Magazine. 2015-11-16 [2016-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 静态网站是一种新的动态. 王会的博客.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 Soucy, Kyle, Is Your Homepage Doing What It Should?, Usable Interface,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 Nielsen & Tahir 2001.
^ Nielsen, Jakob, The Ten Most Violated Homepage Design Guidelines, Nielsen Norman Group, 10 November 2003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 Knight, Kayla, Essential Tips for Designing an Effective Homepage, Six Revisions, 20 August 2009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1)
^ Spool, Jared, Is Home Page Design Relevant Anymore?, User Interface Engineering, 29 September 2005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6)
^ Chapman, Cameron, 10 Usability Tips Based on Research Studies, Six Revisions, 15 September 2010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2)
^ Gócza, Zoltán, Myth #17: The homepage is your most important page,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2)
^ McGovern, Gerry, The decline of the homepage, 18 April 2010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 Porter, Joshua, Prioritizing Design Time: A Long Tail Approach, User Interface Engineering, 24 April 2006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 Spool, Jared, Usability Tools Podcast: Home Page Design, 6 August 2007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9)
^ Bates, Chris, Best practices in carousel design for effective web marketing, Smart Insights, 9 October 2012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3)
^ 30.0 30.1 Messner, Katie, Image Carousels: Getting Control of the Merry-Go-Round, Usability.gov, 22 April 2013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0)
^ Jones, Harrison, Homepage Sliders: Bad For SEO, Bad For Usability, 19 June 2013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 Laja, Peep, Don’t Use Automatic Image Sliders or Carousels, Ignore the Fad, ConversionXL, 27 September 2012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5)
^ Oleksy, Walter. Careers in Web Design. New York: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Inc. 2001: 9–11 [2018-12-02]. ISBN 9780823931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 Web Designer. [201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编辑]
Nielsen, Jakob; Tahir, Marie, Homepage Usability: 50 Websites Deconstructed, New Riders Publishing, October 2001, ISBN 978-0735711020
外部链接[编辑]
W3C consortium for web standar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开放目录项目中的“Web design and development”
互联网主題 信息技术主題网页设计在维基百科的姊妹项目: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维基学院上的学习资源
维基学院中的相關學習文章:Web前端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法国
BnF data
以色列
美国
日本
捷克
学术
AAT
查论编設計
设计纲要(英语:Outline of design)
设计主题
設計師
学科传媒设计
廣告
裝幀
企业形象设计
展会设计
电影标题设计(英语:Film title design)
平面设计
运动图形设计(英语:Motion graphic design)
邮票设计(英语:Postage stamp design)
打印设计(英语:Print design)
插畫
信息设计
教学设计
新闻设计(英语:News design)
摄影
零售设计(英语:Retail design)
標示 / 交通标志设计(英语:Traffic sign design)
字体排印学 / 字体设计
视频设计(英语:Video design)
商品展示設計
环境设计
建筑
建筑光学
建筑设计
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英语:Passive solar building design)
環境設計
环境影响设计(英语: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园林设计
电脑辅助园林设计(英语:Computer-aided garden design)
健康社区设计(英语:Healthy community design)
旅店设计(英语:Hotel design)
室内建筑(英语:Interior architecture)
室内设计
体验室内设计(英语:Experiential interior design)
Keyline设计(英语:Keyline design)
景观建筑
可持续景观建筑(英语:Sustainabl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英语:Landscape design)
空间设计(英语:Spatial design)
城市设计
工业设计
汽車設計
汽车悬架设计(英语:Automotive suspension design)
CMF设计(英语:CMF design)
瓦楞纸箱设计(英语:Corrugated box design)
电吉他设计(英语:Electric guitar design)
家具
可持续家具设计(英语:Sustainable furniture design)
硬件接口设计(英语:Hardware interface design)
摩托车设计(英语:Motorcycle design)
包裝
摄影镜头设计(英语:Photographic lens design)
产品设计(英语:Product design)
美術指導
感官设计
服務設計
交互设计
體驗設計
员工体验设计(英语:Employee experience design)
游戏设计
关卡设计(英语:Level design)
电子游戏设计
硬件接口设计(英语:Hardware interface design)
圖標設計
沉浸式设计(英语:Immersive design)
信息设计
声音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
网页设计
其他應用藝術
公共藝術
陶艺 / 玻璃设计(英语:Glass art)
時尚設計
劇裝設計
珠寶設計
花卉设计(英语:Floral design)
游戏艺术设计(英语:Game art design)
道具设计师(英语:Property designer)
风景设计(英语:Scenic design)
音效设计(英语:Sound design)
舞台/照明设计(英语:Lighting designer)
纺织设计(英语:Textile design)
其他设计和工程学
算法设计
锅炉设计(英语:Boiler design)
概念設計
数据库设计(英语:Database design)
藥物設計
电动系统设计(英语:Electrical system design)
试验设计
滤波器设计
任务设计(英语:Job design)
集成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
物理设计
电力网络设计(英语:Power network design (IC))
核武器设计方案
核酸设计(英语:Nucleic acid design)
组织设计(英语:Organization design)
程序設計 (化工)
处理器设计
蛋白质设计(英语:Protein design)
研究设计(英语:Research design)
社会设计(英语:Social design)
软件设计
宇宙飞船设计(英语:Spacecraft design)
战略设计(英语:Strategic design)
系统设计
途径
以活动为中心设计(英语:Activity-centered design)
自适应网页设计
情感设计(英语:Affective design)
腦力激盪法
按委员会设计(英语:Design by committee)
契约式设计
概念知识理论(英语:C-K theory)
设计收敛
参与式设计
面向概念设计(英语:Concept-oriented design)
配置设计(英语:Configuration design)
语境设计(英语:Contextual design)
持续设计(英语:Continuous design)
從搖籃到搖籃設計
创造性解决问题(英语:Creative problem-solving)
创意技术(英语:Creativity techniques)
关键设计(英语:Critical design)
设计小说(英语:Design fiction)
防御性设计
设计-招标-建造(英语:Design–bid–build)
设计-建造
建筑师主导设计(英语:Architect-led design–build)
領域驅動設計
生态设计
能源中性设计(英语:Energy neutral design)
工程设计流程(英语: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概率设计(英语:Probabilistic design)
容错设计(英语:Error-tolerant design)
容许故障设计
面向框架设计(英语:Framework-oriented design)
为装配设计
为改变行为设计(英语:Design for behaviour change)
为制造设计
为六西格玛设计(英语:Design for Six Sigma)
可测试性设计
为X设计(英语:Design for X)
实用设计(英语:Functional design)
生成设计(英语:Generative Design)
地理设计(英语:Geodesign)
顶层设计(英语:High-level design)
集成设计(英语:Integrated design)
集成顶层设计(英语:Integrated topside design)
基于智能设计(英语:Intelligence-based design)
迭代设计(英语:Iterative design)
KISS原则
底层设计(英语:Low-level design)
元设计(英语:Metadesign)
心智图
模組化設計
新浪潮(英语:New Wave (design))
面向对象设计
开放设计(英语:Open design)
参数设计(英语:Parametric design)
参与设计(英语:Participatory design)
基于平台设计(英语:Platform-based design)
基於原則設計
流程为中心设计(英语:Process-centered design)
公共利益设计(英语:Public interest design)
理性设计(英语:Rational design)
可再生设计(英语:Regenerative design)
可靠度
基于研究设计(英语:Research-based design)
责任驱动设计(英语:Responsibility-driven design)
响应式网页设计
安全壽命設計
永續設計
系统设计
面向系统设计(英语:Systems Oriented Design)
無表格網頁設計
限制理論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设计
转型设计(英语:Transformation design)
隔代设计(英语:Transgenerational design)
TRIZ
通用設計
为所有人设计(英语:Design for All (in ICT))
色彩通用設計
以使用率为中心设计(英语:Usage-centered design)
以使用为中心设计(英语:Use-centered design)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感情植入设计(英语:Empathic design)
用户创新
价值驱动设计(英语:Value-driven design)
价值敏感设计(英语:Value sensitive design)
为隐私设计(英语:Privacy by Design)
设计选择(英语:Design choice)
设计计算(英语:Design computing)
设计控制(英语:Design controls)
设计流程(英语:Design flow (EDA))
设计领导(英语:Design leadership)
设计管理(英语:Design management)
设计标记(英语:Design marker)
设计方法(英语:Design methods)
设计模式
設計研究
设计科学(英语:Design science)
设计战略(英语:Design strategy)
设计理论(英语:Design theory)
設計思考
工具知识产权组织奖项设计工具(英语:Design tool)
算法辅助设计(英语:Algorithms-Aided Design (AAD))(AAD)
建筑模型(英语:Architectural model)
藍圖
综合布局(英语:Comprehensive layout)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英语:Computer-aided industrial design)(CAID)
虚拟家居设计软件(英语:Virtual home design software)
计算机自动设计(CAutoD)
设计质量指标(英语:Design quality indicator)
電子設計自動化
流程图
Mockup
產品設計規格
原型 (工程)
写生
分鏡
工程制图
HTML编辑器
网站线框(英语:Website wireframe)
知识产权
社区设计(英语:Community design)
围绕设计(英语:Design around)
设计专利(英语:Design patent)
Geschmacksmuster(英语:Geschmacksmuster)
工业设计权(英语:Industrial design right)
欧盟工业设计权(英语:Industrial design rights in the European Union)
组织
美國平面設計協會
特许设计师协会(英语:Chartered Society of Designers)
设计与工业协会(英语:Design and Industries Association)
设计委员会(英语:Design Council)
國際論壇設計
设计学会(英语:The Design Society)
设计研究学会(英语:Design Research Society)
奖项
欧洲设计奖(英语:European Design Award)
德国设计奖(英语:German Design Award)
好设计奖 (芝加哥)(英语:Good Design Award (Chicago))
優良設計獎
Graphex(英语:Graphex)
詹姆斯·戴森奖(英语:James Dyson Award)
菲利普親王設計獎
普利兹克建筑奖
iF產品設計獎
紅點設計大獎
菲尔·卡夫曼奖
東京ADC賞
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
時報廣告金像獎
台灣精品獎
相关主题
美学
概念藝術
創意產業
文化图标(英语:Cultural icon)
.design
企业架构
未来学
智能设计
新產品開發
最简可行产品
设计哲学
程序模擬
慢设计(英语:Slow design)
STEAM fields(英语:STEAM fields)
非智能设计(英语:Unintelligent design)
可视化
恶性问题(英语:Wicked problem)
設計概要
設計變更(英语:Design change)
经典设计(英语:Design classic)
设计总监(英语:Design director)
設計教育
设计元素和原则(英语:Design elements and principles)
设计工程师(英语:Design engineer)
設計公司
設計史
设计知识(英语:Design knowledge)
设计语言
设计寿命(英语:Design life)
设计负载(英语:Design load)
设计博物馆
设计范例(英语:Design paradigm)
设计导向(英语:Design rationale)
设计审查(英语:Design review)
設計規格
设计工作室(英语:Design studio)
设计技术(英语:Design technology)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教科书
维基新闻
维基语录
维基文库
维基词典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