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管,找权威认证的注册公司!24小时为您服务Cobor专业肌肤产品,精致的你一定要拥有!很多人不知道,坦克弹药的极限携弹量,也是其性能的一大指标,在有限的空间内携带尽可能多的弹药,一直都是坦克设计师们的追求,重要性不亚于主炮口径。
毫无疑问,一次补给后的载弹量越高,坦克的持续作战时间就越长,在残酷的装甲作战中就能占据更大主动权,一旦炮弹打光坦克手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行动,一般情况下撤退才是明智之举,莽撞的依靠机枪、手枪作战,只会浪费宝贵的坦克装备。
上图是一张拍摄于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照片,一辆虎式坦克正在接受弹药补给,很明显它此时已经开回驻地了,坦克乘员可以轻松地将成堆的88mm炮弹放置到坦克内部专用的收藏设备中,而之前消耗过的弹壳也会被回收运回后方兵工厂,在世界大战期间弹壳是珍贵的资源。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德两军的坦克没少出现弹药耗尽的现象,由于是以装甲决战为主的战役,在坦克打光炮弹后,坦克手一般不会蠢到用机枪坚持战斗的地步,而是尽可能撤出战斗到后方补给,因为在满是敌方坦克和反坦克炮的战场上,没有炮弹的坦克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因为坦克的目标较大招致杀身之祸。
在库尔斯克战场上,尽管绝大部分的豹式坦克都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但还是有很多被摧毁的豹式坦克,豹式的轮廓线较大一直是公认的致命伤。相比之下,T-34坦克低矮的车身不易被发现,也更利于步兵爬上爬下,因此T-34比豹式更适合掩护步兵作战,上下图对比能很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差异。
而且,坦克补充弹药也不意味着一定要返回驻地,二战德军的装甲部队并不全是由坦克组成,往往包括数以千计的卡车和半履带装甲车,它们在掷弹兵的保护下尾随坦克部队进退,随时为缺乏油料、弹药,甚至损坏的坦克进行维修、补给,而且还有的专门的弹药补给车辆,这就犯不着让坦克兵开着没弹药的坦克作战了。
一言以蔽之,在正规满编的装甲部队里,装甲兵不会因弹药补给浪费太多时间,因此当弹药打光后都会选择撤退,以求尽快返回战场作战。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德军装甲部队的补给部队规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法国战役、波兰战役期间规模较小,在苏德战争期间相对大得多,这是因为后者的幅员实在是太辽阔了,道路和机场不足以覆盖整个战区。
1942年的德军装甲师配备了3个装甲营,每个营都有一个轻型补给纵队,主要配备卡车和半履带车,而直属于师部的军需供应部队更加庞大,包括1个重型补给纵队、12个轻型补给纵队(运输320吨物资,主要包括食品和弹药),另外还有3个重型燃料补给纵队(装载大约75立方)。相比之下,1939年的波兰战役期间,直属于师部的轻型补给纵队仅有6个。
重型卡车是装甲部队的忠实伴侣,补给部队大多配备这种运输卡车,其中甚至有很多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卡车,这是德军保持战斗力的关键装备之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坦克。
此外,轻型补给纵队还配备大量的半履带车,可以在战场上灵活机动,随时确保作战部队的弹药供应,打光炮弹的坦克可以快速补充。为了提高补给速度,二战时期的坦克大多都在炮塔上设置了补给窗口,为的就是快速补给弹药,尽可能快地让坦克重返前线。
豹式坦克炮塔后部的补给窗口,还能满足成员上下车的需要,这个舱口一般是火炮装填手使用。谢尔曼坦克也有专门的弹药补给窗,如下图所示:由于谢尔曼体型太小,这个窗口不允许成员进出,但必要的时候也能当作紧急联络窗使用。
当然了,当时间进入1944年之后,德军装甲部队的后勤单位基本上有名无实了,打光炮弹的坦克不太可能迅速获得补充,这就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装甲部队战力大减,此时就出现了用机枪甚至冲锋枪作战的装甲兵,打光炮弹和烧光汽油之后,装甲兵只能悲壮的手持步兵装备投入战斗。
当时德军装甲兵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还有反击能力的坦克就要坚持作战,只要坦克没有起火就不能撤离坦克。
(被遗弃的豹式坦克,这么完整实属难得)
盟军这边向来不会因为补给发愁,更不会为装甲部队的数量问题担忧,因此它们的装甲兵在弹药或者油料即将耗尽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撤退,像电影《狂怒》那样在坦克抛锚后坚持守卫阵地的情况,只能存在于影视剧里了!
《狂怒》 这部电影看过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一部宣扬美式爱国主义的“表演”,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
故事背景设置在美军攻入德国本土之后,在这期间美军自恃占有压倒性优势,部队又急于控制更多地盘与苏联竞争,推进速度过快导致敌我力量犬牙交错,比如当易北河畔的美苏两军会师时,尚有21个德国师32.5万人被困在鲁尔工业区顽强抵抗,此时美军的后勤供应肯定会受到影响。
因此说,坦克尽可能做到不依赖后勤才是王道,除了给坦克携带更多的燃料之外,尽可能携带弹药也是很必要的。德国设计师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虎式、豹式坦克甚至于四号坦克都用于惊人的载弹量,虎式坦克在56吨体量上,可携带最多96枚炮弹;豹式虽然不足45吨,但也能携带82枚炮弹;更让人吃惊的是四号坦克,它的后期型也仅有25吨的重量,但也能携带80枚以上的75mm炮弹,车体内部的空间之大难以想象。
我们只要和苏制坦克做一下对比就能直观感受到德军装备的优势。
苏军装备的T-34-85型坦克只能携带56~60发炮弹,IS-2型坦克甚至只有可怜的28发炮弹,后者的重量已经超过豹式,战斗全重达到46.8吨了,弹药之所以如此之少是因为它的122mm主炮口径实在太大了,如果携带T-34-85的85mm主炮则能携带炮弹90枚以上,但此时火炮威力又显得不够用了。
但不管怎么说,苏军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远不及德军,仅在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战争后期苏军的强大补给能力和庞大规模弥补了这一缺点,而德军的坦克固然载弹量很高,却没有足够的弹药可用,这是德军后勤系统崩塌后的正常现象。
特别声明:本文为转载/投稿,仅代表该原作者观点。NESTIA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留言